記者高泉錫/報導
為保障外籍勞工工作權益,及回應各外勞關懷團體意見,行政院勞委會修正相關規定,從明年元月一日起放寬外勞轉換雇主限制,包括採單一窗口辦理,轉換次數提高為三次,及新雇主須說明新工作內容。
修正重點包括:單一窗口受理雇主辦理外籍勞工轉換雇主業務,外籍勞工有雇主或被看護者死亡或移民、雇主關廠、歇業、或其他不可歸責於受聘僱外籍勞工事由,雇主或外勞應向勞委會申請轉換雇主,經勞委會審核符合規定後,將主動通知公立就業服務機構辦理外籍勞工轉換程序。
為使外籍勞工了解預定工作內容,避免因無法適應新工作環境而產生爭議情事,申請承接的雇主,應在申請登記時需增加檢附中外文的「預定工作說明書」。
為配合外籍看護工申請流程新制,申請登記承接外籍看護工,以取得勞委會招募許可函為限。
外籍勞工於公立就業服務機構轉換雇主時,現行由雇主遴選外籍勞工之方式,將改變為雇主先行揭示工作內容後,由勞雇雙方合意方式決定外籍勞工轉換的新雇主,而且外籍勞工轉換次數,也由現行二次提高為三次。
此外,考量外籍勞工遭受人身安全迫害或其他特殊情形,其身心情況不適宜再於類似工作環境工作者,經勞委會同意者其轉換雇主得不受相同工作類別限制,且於收容期間及聘僱許可期間屆滿前,轉換雇主次數得不受限制。
如原雇主死亡,其親屬需辦理原雇主喪葬事宜,基於人道考量,如因上開事由符合規定的親屬可直接向本會申請接續聘僱外籍勞工,且其申辦期限由30天放寬為60天。
2005.12.30 中國時報
保障農民就業機會與福利 引進外勞 擬採限業限量限時
陳如嬌/台北報導
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昨天強調,政府將在保障農民就業機會與福利前提下,審慎研議限業、限量、限時引進農業外勞的可行性。農委會已與勞委會有過初步聯繫,兩會同意就農業外勞引進問題進一步研究評估。
農委會副主委胡富雄指出,農委會近年辦理產銷班座談會時,基層農會及產銷班幹部屢屢提出農業勞力不足、人力老化、工資昂貴等問題,對農牧業經營影響甚鉅,建議考量引進外勞。農委會為回應此需求,進行農牧業人力調查,發現農業勞動力嚴重不足,影響農業發展競爭力。
台灣區電動屠宰公會、中華民國乳業協會都正式來函,希望主管單位能向勞委會爭取,將相關產業列入「製造業3K產業特定製程引進外勞」適用範圍。
中華民國乳業協會秘書長陳榮泰指出,養牛業屬工時長,勞力密集產業,加上終年無休,本國勞工流動率高,部分酪農因無第二代繼承或勞力無法負擔,只好結束經營,乳業前途堪慮。協會已行文農委會,要求轉請勞委會准予僱用外勞。
台灣區電動屠宰公會總幹事卓沛宏指出,屠宰業製程辛若,工作危險,加上國人宗教信仰普遍排斥殺生,屠宰場普遍缺工嚴重,初估缺工達一千人以上。明年專案接受開放二萬名外勞配額申配,若將畜禽屠宰業排除在3K之外,相關產業生存將受到巨大影響。業者面對已開放的美國進口雞肉競爭壓力龐大,為畜禽整體產業永續發展,畜禽屠宰業實有必要納入「製造業3K產業特定製程」,開放引進外勞。
屏東縣養豬協會理事長潘連周指出養豬業也有缺工問題,為了產業永續發展,引進外勞有其必要,業者樂觀其成。但要有步驟和配套措施,才不會影響本國勞工就業權益。
|